桿桿酒
桿桿酒又名壇壇酒,彝名叫“爾嘎”,又稱“泡水酒”、“咂酒”,是流傳于甘洛彝族地區的高粱酒。因配制時用土壇裝盛,飲用時插入打通的細竹竿用以吸飲壇內之酒而得名。桿桿酒制作、儲存、飲用均有講究,是具有文化內涵的民族手工藝。
【制作過程】
(1) 煮高粱:
將優質糯高粱選凈去殼,倒入鍋中加適量水像煮燜鍋飯一樣煮,待到水干高粱熟時鏟起,放置簸箕中晾干待用。
(2) 加曲發酵:
待晾干的高粱溫度適當時,將酒曲加入和勻。然后裝在干凈的背篼里發酵48小時。桿桿酒的酒曲各家各戶都有自己獨特的配方,一般以糯米、小米為主,由10多種當地草本植物加工制成,有的還加有辣椒、花椒等輔料。
(3) 裝壇封口:
選用50公分至80公分高的土壇,洗凈后在土壇底部先鋪上一層谷草或蕨草,將發酵的高粱裝入壇中,待發酵的高粱裝至壇頸后,再用一層谷草或蕨草覆蓋,并用四至五根篾條交替壓實,最后用細草灰加水做成的饃將壇口密封。密封后的桿桿酒要放置在樓板上或用木板墊著,放置一年后即可啟封飲用,存放時間越久,質量越高,酒的口感越好。
【飲用方法】
(1) 啟封開壇: 客人落座后,主人將釀好的桿桿酒整壇置于主客的側面,開啟密封壇口的饃。
(2) 加水泡酒: 把備好的飲用涼水加入開封壇內,充分浸泡,直到壇內飽和,壇口溢出清水為止。
(3) 插竹竿: 將備好的金竹竿(取自高山的山竹,取1.5米長,兩端用刀削平,打通竹內除底部外的各竹節,在底部竹節之上約3公分處的竹壁四周鉆出3至4個小孔,小孔斜著向下鉆,小孔口徑需略小于高粱粒為宜,方便壇里的酒進入竹竿內。為把將壇中的酒引出裝瓶,把竹竿烘烤制成弓形。
(3)飲酒: 主人家取出備好的蔑折(彝族飲酒的量化器,通常用一節略長于壇口直徑的竹片,鑲入一長一短兩小節竹丁)橫置于壇口上,讓竹丁朝下浸入酒中,再加滿清水,請主客先喝。
【口感特色】
(1) 桿桿酒以顏色曙紅、甘烈爽口、清香味美、香味醇厚、甜而不膩、醇而不烈而倍受歡迎。
(2) 擁有一壇純正的桿桿酒是涼山彝人引以為榮的事,桿桿酒文化內涵及獨特的表現形式與彝族年節文化、禮俗文化構成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獨樹一幟的風景。
【功效作用】
(1)桿桿酒具有疏通經脈、行氣和血作用。
(2)桿桿酒可溫陽祛寒,能疏肝解郁、補益腸胃作用。
源于百度百科/百度圖庫